第51章 豪强逃税,老实巴结的百姓成了‘有钱_人在大明,无法无天
书包网 > 人在大明,无法无天 > 第51章 豪强逃税,老实巴结的百姓成了‘有钱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1章 豪强逃税,老实巴结的百姓成了‘有钱

  第51章豪强逃税,老实巴结的百姓成了‘有钱阶层’

  应天府同知回道:“殿下,您有所不知,茶户不仅要承担供应朝廷宫廷所需,更要供应官府。

  茶树此类依靠天时而产的作物,需要依靠年景好坏来征收。

  但地方官府也好,宫廷也罢,他们往往依据茶园当中,产量最高的那一批来定额。

  这就导致大量的茶园无法满足如此产量,一旦有百姓被佥派成为了茶户,那么他们一家老小就可能被这茶树给困死。

  茶树能生长上百年,然而百姓家,却没有那么长时间的等待。

  即使是上好的茶园,也没有百姓敢去大包大揽。

  就算是当地的茶商,对这种佥派,也是谈虎色变。

  不合时宜以及不根据年景来定制征税的额度,已然是非常合理的。

  里甲制度和役法,逐渐变成了百姓们难以完成的一项重担。

  即便是如此,朝廷不管下面能不能办到强硬征收。

  下面的官员又因为不敢不完成。

  随即就产生了,相当恶劣的做法。

  往往到县一级的官府,便会强迫当地的粮长或者副户,拿出钱财跨地域去购买茶叶用于完成定额的上缴。

  而他们强迫粮长完成的定额,又会完全转嫁给其他老百姓们。

  他们往往会以各种名目多征收粮食,从而填平他们的损失。”

  应天府同知说到这里的时候,有点感慨,“陛下、殿下,说实话,就算有这些佥派和这些平摊,咱们大明现在还能够撑得住,可是到了后边,可就不一定了。

  按照如今这个局势发展下去,如果不做出改变。

  大明光是在赋税这一块,都挺难支撑。”

  应天府同知葛有民说的可能有点激进,但是却又不得不说,他说到了点子上。

  因为大明估计是在大一统王朝里边,极少数赋税制如此混乱的。

  王朝的统治者往往把土地税和人丁税看得太重,甚至为了保证这两样税能足额征收,还出台多项限制百姓流动的户籍管理政策。

  可是这往往事与愿违,田赋会越来越少,因为土地兼并不会停止。

  看起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。

  朱元璋考虑不到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。

  朱标这时候也陷入到了知识的盲区。

  他们两个唯一想到的可能就是去问一问陈寒,后世是用什么法子解决混乱的财政制度的。

  朱元璋父子两个到现在为止是颇为的惊讶。

  原本他们是看到凌汉营建那崖山村需要许多的钱财,所以向户部要钱,户部又推给兵部、工部,让父子二人明白,如今大明王朝的赋税制度非常的混乱。

  所以成立内阁的第一天,就想询问一下这些来自底层的官员们,到底是怎么看待如今的这些个赋税制度。

  朱元璋因为从小在这种赋税制度之下长大,所以他很痛恨上面那些苛捐杂税。

  可是呢,朱元璋受限于自己的知识以及见识的缘故。

  除了秉承千年来,这种自上而下的征收实物的赋税制度之外,他根本找不出第二种取代的。

  他也不算是特别能清晰地捋清楚下面赋税的逻辑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
  他只知道,咱怀疑你在徇私舞弊,咱就搞死你。

  以至于,通过夏元吉以及应天府同知,给他们讲解和捋清楚了这当中的基础逻辑之后,他才发现原来老百姓们之所以会被摊派如此多赋税。

  并不是单纯的官员作祟,也许是单纯的赋税制度有问题。

  就是自上而下的压力,当中贪污腐败和巧立名目,以及各种不合时宜、不按年景好坏的征收,导致恶性循环。

  原本粮食产量,有丰年有歉年,这他作为种过田就很明白。

  同时各种作物也同样如此。

  可是因为赋税征收的定额,根本就不按照年景的好与坏进行弹性的改变。

  从而导致不少的百姓无法完成定额,于是不得不卖田卖地。

  这一点朱元璋是明白的,他也曾经屡次下诏,不允许滋扰百姓,要根据年景好坏征收。

  但下面的官府根本做不到,因为有很多摊派,是根本算不到的。

  来自朱元璋本人的杀人高压,官员们只能拼命能够完成业绩。

  他也终于是搞清楚了,当初为什么他们家会沦落到那样的下场。

  为什么原本有一份田有一份地,原本可以自给自足,可最后却不由得去卖掉田和地,成为了地主家里面的佃农。

  可即便是成为了佃农,那些加在自己头上的赋税,依旧存在。

  而刘德这些个大地主们,原本应该越有钱越缴纳多的粮食才是。

  可是他们发现刘德,根本就没有缴纳。

  到了现在才终于是搞清楚这内在逻辑。

  其实就是大地主们,一直都在与官府勾结,然后将自己的户口等级变成下下户。

  于是他们家里边的粮食,缴纳的也少,他家里的子弟也不需要承担那么重的徭役和差役。

  而往往老实巴交的百姓,没有靠山,就只能是如实上报。

  所以他们反倒是成为了‘有钱阶层’,反倒成为了徭役征派、粮食缴纳的大户。

  朱元璋想到了这里之后,才终于发现一个大问题。

  那就是这样的赋税制度不改,迟早会成为大明王朝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。

  而现在他们父子二人思索来思索去,根本找不出更好的办法,只能是想到要先前去询问一下陈寒,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。

  询问完了内阁,朱元璋父子人交代夏元吉等人按照内阁的基本运行制度,开始处理一些政务。

  接着他们二人则是来到了六部。

  先询问了户部。

  户部尚书赵勉,在听到朱元璋突然如此理解赋税制度的底层逻辑之后,也是大为吃惊。

  没想到一夜之间,似乎皇帝和太子这样一下就了解了自己在征收田赋之时的苦衷。

  户部尚书赵勉是直接说道,“陛下您说的没错,里甲制度和役法,原本是很不错的制度,百姓们将田地所产作物多寡,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官府。

  一方面减少了下边官府办公所需,另一方面差役也能给老百姓们,减少不少的负担。

  同时还给官府提供了免费的人员所用。

  官府和百姓应当都能受益才是。

  只是正如陛下您所说,不合时宜的定额以及不分年景好坏的增收,才是真正破坏制度和役法的罪魁祸首。”

  ……

  求追读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bw123.com。书包网手机版:https://m.sbw12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