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6章 出现假货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
书包网 >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> 第256章 出现假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6章 出现假货

  第256章出现假货

  “到底装的啥东西,掏出来,快点!”兰花没什么废话,一手抓着扫帚,冲两个儿子示意。

  王满银也不吭声,反而很配合的拦在场畔边上。

  哥俩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死活不肯动手。

  “快点,再磨蹭我直接拧耳朵打人了!”兰花上前一步。

  王涛年龄小,经不起吓,立刻哇的哭起来,跟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。

  一看弟弟当了叛徒,王磊也只能老老实实把钱掏出来。

  “一共两块五……这钱你们到底从哪里弄来的?”兰花很不解的问到。

  家里大钱由他们两口子共同掌握,放在一个木箱子里。

  为防止出什么情况,兰花还特意买了一把锁,钥匙根本不让三个孩子碰。另外明面抽屉里放着十几块零花钱,以供家里日常开销。这些钱她昨天刚数过一次,一分没少。

  “就……就是拿瓜子卖给其他同学,”王磊吞吞吐吐开口,“一捧一毛钱……”

  “好呀,我说你怎么一直送同学们瓜子吃,原来卖给人家的!竟然不告诉我!”不远处的王幸才恍然大悟。

  跟着,她举手道:“妈,我要举报,刚才看到我哥又往书包里装瓜子了!”

  听了闺女的话,兰花照两个家伙的书包摸了一遍,果然翻出一斤多五香瓜子……

  王满银很无语:两个儿子学习不怎么样,做生意倒很有家学渊源。

  没说的,又是一通揍。

  两个家伙背着书包上学时,眼泪汪汪。

  刚把孩子送走,毛蛋来喜他们过来上班了。

  有三人帮忙,王满银两口子日常轻松许多,一天能够炒三四百斤葵花籽,基本满足原西县城以及周围几个公社的需求。

  而且随着五香瓜子名气越来越大,不断有小商小贩骑车过来进货,有些人甚至一次买走上百袋。

  当然,县城那边还需要王满银亲自送货。因为数量太大,没办法再通过公共汽车运送。

  王满银每星期开着手扶拖拉机去一次县城,返回时,顺便将原料拉回来。其实原本的计划里,他打算买一辆轻骑摩托车的,这样往返更迅速便捷。

  不过前几天送货时,王满银听说县城附近有拦路党出没,便果断打消念头。

  现在出门在外,越来越不安全了。

  近两三个月时间,类似事情王满银听到过十几次。其中有人反抗时被捅成重伤,现在还在医院里住着呢。

  王满银卖炒瓜子发财的消息早已经传遍石圪节公社,甚至附近几个公社的人都知道。而且他每次去县城,都会带一两千块货款返回。

  为了安全起见,这些钱一直放在空间里……但别人不知道呀。

  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。

  如果被盯上,人家随便找个地方拦住,就够他喝一壶的。

  罐子村通往县城公路两旁都是崖沟山峁,可供躲藏拦路的地方太多了,骑摩托车实在不安全。

  单单摩托车和钱财被抢是小事儿,关键他怕人出问题。

  王满银身怀空间,近十多年得了很大好处,身体素质远超常人。但说到底,他属于普通人的范畴。不会功夫,更不会飞身躲子弹。挨一刀也会受伤的。

  所以思索再三,摩托车暂时不能买。

  昨晚王满银特意和兰花商量过,今天送货带上毛蛋,就当是保镖了。

  现在看到对方过来,他立刻开口道:“大建,你今天不用炒瓜子,跟我去县城一趟。最近路上不太平,咱们两个做伴儿。以后你和来喜轮替着,一人一趟。”

  “叔,要拿枪不?”闻言,王来喜有些激动的开口。

  现在还没实行禁枪,罐子村民兵小队的枪械都存放在他家里边。凭借两家的关系,借出来一杆枪很容易的。

  “算了吧,”王满银想了想摇头。自己带枪出门,不出问题罢了,一出问题肯定王延强也脱不了干系。

  不过他还是拿起斧头,在自家柴火堆上砍掉两根手腕粗的木棍。万一真碰到点情况,手里还是那个防身武器为好。

  装车完毕后,王满银就开着手扶拖拉机离开石圪节村。

  一路上风平浪静,并没有意外发生。

  到县城,两人直奔仓库。

  这间仓库归县供销社所有,是郭卫东通过刘庆立父亲关系租下的。因为处在县城繁华地段,安全性是能够保证的。

  等他们赶到门口,发现仓库大门紧锁。

  两人只能站在街边等待,差不多半个小时,才见郭卫东骑着三轮车返回。

  “卫东,送货去了?!”

  “嗯,王哥,你终于来了!要是再不来,我打算回石圪节找人呢。”对方停车后,擦了擦额头上汗水。

  “这是王大建,你们之前应该见过。咋了,县城这边出什么事情?”听对方话茬不对,王满银赶忙问道。

  “进屋卸完货再说……”说着话,郭卫东掏出钥匙打开门。

  等手扶拖拉机上的货物卸完,他给两人分别倒了杯水。

  而后,才拿出几袋五香瓜子道:“你们看一下,这些有啥不一样的。”

  土褐色的牛皮纸袋,上边印着“老王五香瓜子”几个大字,用订书针封口。

  王满银拿起一袋仔细看了几眼,并没有发现异常。

  毛蛋检查过后,同样没看出啥问题。

  这时,郭卫东解开谜底:“之前有些摊位买咱们的五香瓜子,近几天突然不进货。我感觉奇怪,特意过去看了下,发现他们仍然在卖,而且数量不少。一样的包装‘老王五香瓜子’。价钱也一样。我问过那些摊主,都说之前的没卖完……于是我偷偷让人买几袋,才发现里边不是咱们的瓜子!”

  终于还是来了!

  对于这样的情况,王满银早有预料。

  他随意撕开一袋,将里边的炒瓜子全部倒桌子上。

  一股香味扑鼻而来,里边能够看到瓜子里边散落的花椒、八角、桂皮等佐料。单从表面看,配方应该和自家的没太大区别,只是瓜子个头要小很多。

  接着,王满银拿起瓜子放嘴里嗑起来。

  只吃几粒,他就感觉到两者间的差距。这种假冒五香瓜子没有自家的香,而且齁咸,应该是炒制过程中咸盐比例没掌握好。

  更重要是,他还吃到发霉的。

  “呸,呸,我吃一嘴泥巴,这也太差了吧……”旁边的毛蛋嗑了一把后,连连吐口。

  “不但口感吃起来差,斤两还不够。我买回来称量过。上边虽然标的半斤,实际最多三两半。不过很多顾客看包装,根本瞧不出区别!王哥,咱们必须要重视起来。否则时间长了口碑坏掉,以后没办法再卖。”

  看自家产品被糟蹋成这个样子,王满银当然愤怒。

  更可气是,这些人将包装原原本本复制,一个字都没改,连生产地址都印着“石圪节公社罐子村”。还不如后世那些打擦边球的,哪怕来个“大个核桃”,或者“康师博”、“康帅傅”方便面……至少可以辩解一下。

  没办法,主要原来的包装太简陋,随便找一家印刷厂都可以印制。早几年,原西县流行过一段集体办厂。以县,公社,大队为单位,兴办了各类小型企业加工厂,其中光印刷厂就有四五家。

  就算王满银真找到厂里,其实也无济于事。

  假货的问题一直存在,在他穿越前都没有解决掉,更别说现在了。

  时代大幕已经拉开,用一句比较文雅的话就是“乾坤未定,人人皆黑马”。也因此,各种神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。

  什么假农药、假种子、假酒、假鞋……只要能够模仿的,都会有聪明人做出来,很多地方甚至形成产业。

  其中八九十年代,最广为流传是南方某个以皮革制造闻名的城市,有人买了皮带,打个喷嚏就挣断了。还有人买了双皮鞋,穿上走几里路,不是断鞋跟,就是皮子裂开。

  因为假货太多,后来还诞生了职业打假人。虽然这个职业饱受争议,但也确实让那些造假者心里多了几分顾及。

  不过郭卫东说的没错,顾客不是傻子,上过一次当后,下次估计就不会再买了。

  如果放任不管,长期下去,人们肯定会对老王五香瓜子质量失去信心。

  至于解决方法,王满银早想过。接下来他会暗中安排人在供货摊位上购买,一旦发现有摊主卖假货,就停止供货。

  当然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,最多让那些摊贩有所顾忌。

  另外就是在包装上下功夫……也是王满银一直思考的。

  他最初想用塑料包装袋,询问后又打消念头。虽然现在塑料袋已经开始应用在食品包装上,但成本比较高。

  真正大规模应用,还是八十年代末期。

  王满银售卖一斤瓜子利润才两毛多点,如果换成塑料包装。一个袋子最少成本要两毛,相当于卖出瓜子还要赔钱。

  更关键一点,现在黄原市内找不到生产塑料袋包装的厂家。

  所以想来想去,只能在印刷上开动脑筋,将五香瓜子包装袋原本的印刷换成多色丝网印刷。

 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国内,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,名叫夹缬印花方法。随着发展,技术愈发成熟。到唐朝时,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。

  现在丝网印刷起源于西方,原理是透过单色的油墨滚筒,把预先设计的图案压印在包装物上。如果是多种颜色,则需要数次上色。

  在后世,丝网印刷广泛应用。各种丝织品或者衣服,还有陶瓷,玻璃等上边的图案文字,都是用这种方法印刷。

  现在王满银家的出货量,一个月大约需要三万个包装袋。如果采用三色丝网印刷技术,其实成本并没有高多少。

  他之前找人问过原西县的印刷厂,没有哪家能做到这一点。

  所以只能去黄原印刷厂看看,是否可以做到三色印刷。

  如果换上新包装,县城里这些造假者短期内应该没办法破解。就算真破解了,也会考虑成本问题。

  “卫东,这件事情我知道了,随后我会重新找人印制新包装……”王满银简单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,并没有说太细。

  “嗯,王哥,你心里有谱就行。另外还有个事儿……咱们是不是可以把五香瓜子卖到其他县市了。前几天,有人特意找上门,说自己是临县过来进货的!”

  “这个以后再说,先把原西县做好,”闻言,王满银直截了当摇头。

  对于自家炒瓜子生意,他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。扩张的事情要等等,明年看形势再说。

  现在报纸上天天辩论,各种风向忽东忽西,王满银也不想一不小心被吹感冒了。

  还是那句话:比起挣钱,他更求一个稳字。自家现在一天可以卖出三百多斤五香瓜子,利润差不多有六十块钱,算下来一年小两万块,没必要太着急。

  商量完毕,看时间到中午,王满银又请他们去供销社饭店吃饭。

  既然决定请客,他也没有小气。

  三个人一瓶酒,炒了两肉两素四个菜。另外每人一大碗面条,外加十二个三两的馒头。

  郭卫东和毛蛋都属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,正是能吃的时候。王满银饭量同样不小。

  一顿饭下来,三个人把酒喝光,十几个馒头连同三大碗面条全部进肚,甚至连菜汤都倒干净。

  酒足饭饱,他才开着车去油厂拉生葵花籽。

  虽然双方已经打过很多次交道,王满银还是细心检查了一遍原料的质量。确认没有问题后,他点点头让人称重装车。

  付过账,王满银刚打算走人,又被李建明拦住。

  “王哥,告诉你一件事儿。近段时间,有其他人从这里进货。都是做生意的,我不能不卖……那人是县里的候四,据说也要做炒瓜子,不过他点名要最差的葵花籽,一斤四毛钱。”

  “我知道了,谢谢,”王满银拍拍对方肩膀,没多说什么。那些假冒五香瓜子,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候四弄出来的。

  目送手扶拖拉机离开后,李建明身旁一个跟班出声问道:“李哥,你为什么把候四的事情告诉这人。”

  “你以为王满银做那么大生意,背后会没有靠山?我早打听过了,人家和地区的田福军主任有亲戚关系。另外县城白主任和他关系也很好,县供销社还有关系!”

  如果不是打探清楚,李建明哪里会如此老实。

  炒制葵花籽不是啥难事儿,自己完全可以像候四那样,雇个师傅照做。就算味道差点也能卖出去,而且比现在赚的更多。

  正是得了姐夫的吩咐,李建明暂时才没敢动心思,想看看接下来王满银如何应对。

  不过,他想错了。

  王满银没打算动什么违法的手段。打掉一个候四,还有李四、王四。

  明明规规矩矩做生意就能发家致富,为什么要把自己染成灰色。当然如果候四不识抬举的话,他会抽时间找白明川聊聊。

  我对印刷行业不了解,尤其八十年代的印刷。写着一章时查了小半天资料,但不知道是否写的正确。有懂得大能可以留言告诉我。

  错的话我会修改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bw123.com。书包网手机版:https://m.sbw12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