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 互助小组成立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
书包网 >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> 第254章 互助小组成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54章 互助小组成立

  第254章互助小组成立

  这老爷子,不会钻了牛角尖,想不开吧?

  王满银没敢犹豫,立刻接过衣服让大黄嗅着。

  对于找人,大黄这家伙再熟悉不过。短短几秒种后,它便朝着黑暗里跑去。

  众人拿着手电筒紧随其后,一路进入东山峁。

  穿过几处树林,他们来到稻田附近。周围青蛙鸣叫声不断,偶尔还有猫头鹰叫声传来。

  自从东山峁变成树林后,里边栖息动物种类不断增多。除了各种鸟类外,更多就是野兔、黄鼠和田鼠。

  也因此引来不少猎食者,猫头鹰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这种家伙叫声特别渗人,胆子小一点的,晚上根本不敢进入东山峁。

  等众人过了稻田,就见两个黑影从不远处土石坝上站起。

  顺着手电亮光能够看清楚,一个是看守鱼塘的王福长,另一个正是王连顺。

  对方用手挡住光,惊讶开口道:“日怂的,你们咋过来了?我刚才远远看着手电,还以为是捉青蛙的。”

  “死老头子,大半夜你不回家,跑这么远干啥?我想着出啥事儿,才让满银他们帮忙找的。”见丈夫没事,王连顺婆姨松了口气。

  “能有啥事儿,我就想找福长聊聊天,坝上凉快。你惊动的四乡八堡,不知道还以为出啥问题呢……”王连顺忍不住出声训斥。

  “行了,连顺叔,婶子也是担心你。”王满银来了一句。

  “大晚上的,都赶紧回去睡吧,别耽误明天出工。”

  一天没分地,大家都还要出山挣工分。

  顿了顿,王连顺又道,“满银、富贵,你们俩留下,陪我和福长谝闲传。”

  知道对方心里不静,王满银点头留下来。

  等其他人离开,王富贵摸了摸衣兜,挨个给人发了根烟。

  四个大老爷们坐在土石坝上,一阵吞云吐雾。

  这是罐子村二队修建的第一座土石坝,虽然十年里经过了数次暴雨洪水,但是坝体依然坚固如初。

  也正是从修建这座土石坝开始,罐子村的烂怂日子才逐渐好起来,成为原西县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先进村。

  “满银,你说咱们生产队之前集体劳动挣工分,真不好吗?”

  抽几口烟后,王连顺终于开口。

  他到现在还憋着一口气,想不明白大家为什么都要分地。要说其他村子社员有这想法可以理解……二队各家又不是吃不饱。

  “记得当初修建这座土坝的时候,大家干劲儿十足,心往一处使。我和富贵瞒着赵干事,把队里的储备粮都拿出来了。那个时候,这么做要坐牢的……”

  “还有满银你自己,背石头时脚背砸肿。富贵从坡上滚下来,腰差点摔断!为了吃饱饭,大家都拼了。”

  “满银脑子活,让大家去看原东县刘家湾人的做法……回来后,几个人坐在我家里开会,还有刘向阳和延强。当时日子过的苦,但是大家都有信心。”

  “我就想着把东山峁这一百多亩的崖沟改造好,让社员们不再饿肚子,顿顿能够吃上玉米窝窝!”

  “现在东山峁栽了一大片林子,多出百十亩好田地,还养有两大群羊,社员们也能吃上玉米窝窝……怎么生产队说散就散了。满银,到底是为啥?!”

  其实早几天刘根民来村里宣布分地时,王连顺就难受的想哭,一直在心里压着。

  他真心想给村里做些事情的。

  现在好像自己忙乎十年的成绩,全部被否定了。

  王满银并没有回答,而是扭头冲王福长道:“福长叔,我看开会时你也举手了,心里咋想的!?”

  “其实连顺做的很好,大家都看在眼里……不过我就是想种自己的地,看着粮食收到自家里才放心。”王福长没玩虚的,直接说出想法。

  “连顺叔,这就是大家的想法。大集体就算有千般好,也敌不过人心。同样一起干活,有人肯下力气,有的偷奸耍滑,到头来一样分粮分钱,出力多的心里肯定会不平衡的。咱们二队这些年做的算好,也免不了这样的事情,你和多少稀泥?还不如各凭力气吃饭!之前大家没在你跟前抱怨,是因为知道抱怨了没用。”

  听了这话,王连顺只能点头。

  人上一百,各样各色。

  有人老实勤快,自然就有人奸懒。生产队有重体力活儿,自然就有轻松的。想要一碗水端平,根本不可能。

  简单来讲,割一天麦子十个工分,挑半天大粪十个工分,去公社开一次会同样十个工分……傻子都愿意知道怎么选。

  平时分配任务时,王连顺只能让勤快人多做,奸懒人少干活。

  为此,没少落埋怨。

  这么一想,王连顺有点明白大家的想法了。

  随即,他又发愁道:“我就担心有些人身上生懒筋,单独能种好庄稼吗,别饿死了。”

  “这个你放心,饿肚子的时候,他们自然知道着急。你又不是爹妈,能管他们一辈子。”

  之前有队里兜底,干好干差都能混口饭。

  等分了田地,大家各干各的,各显神通。没有依靠,那些懒人只能“勤快”起来。

  “另外连顺叔,咱们分地归分地,东山峁这片树林暂时先别分,我怕有人了眼皮子浅,会把林子毁掉种庄稼!”

  这片林子也算二队人的心血,花了十年时间才有今天的规模,毁掉太可惜。

  ……

  四个人坐在坝上谈了个把小时儿,直到露水下来才分各自回家。

  对王满银的判断,王连顺向来信服。

  知道分地势在必行,他没有继续坚持,很快便告诉社员们割罢麦分地,让大家提前商量好互助小组的事儿。

  所谓互助小组,就是三五户自由组合,实行小组联产承包。按照公社的说法,地里产出虽然算各家的,但是犁地、播种、收割、交公粮时还需要一起(各地互助小组方式略有不同,本文取其中一种)。

  得了准确消息,社员们收麦子时都多出几分干劲儿。

  割麦是头等大事儿,加上算生产队最后一次集体农活,王满银自然不会缺席。没了人手,家里的炒瓜子只能暂停。不过几天前他已经准备了上千斤五香瓜子,坚持到麦收后不成问题。

  今年割麦子,王连顺下了血本,每天杀一头羊给大家改善伙食。

  割麦、打场……一切似乎和往年没啥区别。

  收完麦子,正式开始分地。

  二队现在有六十五户,所有人头加起来三百零六口,近八百亩集体田地。算下来,每人能分两亩半。

  既然下定决心,王连顺和王富贵商量后,干脆一步到位连秋地也分了。不过秋地更麻烦,各地块种的庄稼不同,长势有好有坏。

  为了防止到时候争吵,王连顺又把社员们召集在一起开会。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采取抓阄的方法,分好分赖只能怨自己手气不好。

  至于二队置办的各种农业器械,还有牲口和两大群羊,分起来更麻烦。

  经过一番争论,大家决定牲口和羊群作价卖给社员们,农业器械则暂时留在队里。

  重点是两台手扶拖拉机,谁家要用的话自己买柴油。

  王满银、王秋生、王清明三家人分在一个互助小组。分了一头骡子、三只羊,近五十亩地。

  其中王满银家五口人,分了十亩集体田,再加上自留地,能有十三亩多。

  王秋生家有四个劳力,王清明家三个……反观王满银家三个孩子还小,就他和兰花能够下地干活。另外两口子日常还要忙着炒制瓜子,根本没有太多时间招呼田地。

  开会结束,他就叫住两人商量:“秋生哥,清明叔,我这样想的,咱们对外称互助小组,实际一步到位,各干各的。另外队里分的那头骡子我不要,你们两家商量一下看怎么办,有人要的话到时候直接把钱给队里……”

  王满银之所以分得如此干脆,一方面不想占人家便宜,另一方面有自己的打算。

  十亩多地除了三亩麦田外,剩余都长着秋庄稼。自己可以直接借用队里的手扶拖拉机,最多一天时间就能忙完,无非费点柴油而已。

  王满银多次开着手扶拖拉机办事儿,对油耗相当清楚。12马力轻负荷,一个小时也就两斤柴油,花费不到三毛钱。

  这点小钱,他当然没放在心上。至于柴油票,可以让郭主任帮忙搞定。

  不过今年种葵花已经晚了,只能种上玉米。王满银打算等明年留几亩春地种植葵花,这样省事。

  短短两天时间,罐子村二队八百亩地已经分完,地头都栽上了界石。

  不但罐子村开始分地,黄原各地同样火热展开着。

  不过因为各生产队情况不一样,分地方式也显得五花八门。

  比如石圪节村依然坚持大集体,双水村半个村实行了互助小组,下山村一步到位,直接包产到户。

  知道罐子村分地,少安早早给王满银打招呼,询问是否需要肥料。

  这些年,石圪节各生产队社员们早知道了肥料的好处,种地时也不再抵制。往年大集体时,肥料直接分到各生产队。王满银凭借少安的关系,每次可以为罐子村多弄几袋肥料。

  现在成立互助小组后,生产队自然不会再操心肥料的事情,只能由各家自己张罗了。

  供销社里肥料数量就这么多,去晚估计根本买不到。

  王满银得了信息,立刻和剩余两家商量,随即拉了六包尿素回来。

  转天,他就借了队里的手扶拖拉机犁地。

  除了他之外,其他人家可没敢这么折腾。一个小时花费三毛钱柴油,半天就是一块多……如果用牲口的话,平均两亩地消耗一筐草料。

  哪个省钱,他们算的很清楚。

  分了田地,兰花那边也正是从缝纫门市部辞职。

  这举动,当然又引得村里人议论纷纷,觉得他们两口子脑袋坏掉。

  对很多人而言,这年头有个正式工作非常难得,旱涝保丰收……王满银虽然炒瓜子挣了些钱,但不知道啥时候政策一变,说不就被拉去学习了。

  王满银没时间和别人解释那么多。

  吃过早饭,他便带着一家几口人进地忙乎。

  说起来,自家三个孩子长这么大,基本没正经干过农活,今天算第一次。

  王满银启动手扶拖拉机犁地,兰花和三个孩子则跟在后边撒肥料。一天时间,三亩多地犁一遍,耙两边,顺便把肥料和玉米种子也撒下了。

  现在地里没墒情,玉米种下根本不会出苗。不过没关系,就算干上十天半月也不会坏掉。

  再看村里其他人家,还在用牲口慢吞吞的犁地呢。

  种完玉米,王满银家的打井计划也正式提上日程。

  他原本想打一口压水井,这样比较省钱。不过一想压水井是靠排空自然大气压力出水,井太深会压不出水,太浅干旱时又容易缺水。

  后来干脆一步到位,直接在场畔上打个深水井得了,到时候可以借用村里抽水机用。

  没办法,罐子村目前还没有通电,只能用手扶拖拉机发电抽水。

  说起打井的事儿,王满银看原著时心里一直存着疑惑。不知道东拉河沿岸几个村子人们怎么想的,干旱的时候宁愿哭天跪地求雨,也不愿意打一口深水井。

  这些村子明明紧挨着东拉河,地下水脉肯定没问题。各村人工挖的水井深度大多在十几米,可以一年四季供人吃水。

  理论上打深水井的话,水源是能够保障的。

  偏偏所有人好像选择性忽略了这件事情……没有钱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,却并非主要的,更多是人们的思维没有转变过来。

  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盲从,让干啥干啥。

  或者说村干部不考虑实际,拍拍脑袋就做决定。

 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双水村支书田福堂。这人只站在自家院子里抽根烟的功夫,就产生一个大胆的想法:用炸药把神仙山和庙坪山炸断,中间拦成一个大坝,把足有五里长的哭咽河彻底改造成一条米粮川,旱涝保丰收。

  为此,双水村偷偷卖掉大队存储的几万斤高粱,筹款四五千块,又买回几千斤炸药。另外还搬迁不少人家,让无数劳力花费几个月时间。

  结果,一场洪水就让大坝彻底变成了笑话。

  如果这些钱用来打两口井,至少可以浇灌二三百亩土地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bw123.com。书包网手机版:https://m.sbw12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