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水稻大获丰收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
书包网 >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> 第181章 水稻大获丰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81章 水稻大获丰收

  第181章水稻大获丰收

  趁着中午放工的时候,王满银抽空把自家自留地的玉米掰了。

  这六分自留地用了不少土粪,再加上干旱的时候,他也随大流挑水浇过一次,所以收成还不错。

  从头掰到尾,弄了满满三蛇皮袋玉米棒子。

  说是玉米棒子,其实和后世完全没有可比性,不过十几厘米长。玉米粒成圆形,只有绿豆大小。

  三蛇皮袋子全部扣完,估计能有一百斤玉米粒。

  就这,也要比集体田里好很多。

  今年干旱,二队除了临河几片水浇地的玉米收成比较好,亩产能有二百出头。其他地块都不像样子,一亩地顶天能有一百四十斤。

 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……水肥跟得上,自留地的庄稼普遍比集体田里要好。

  这也是赵干事为什么要专门开会强调,土粪施在自留地里是犯错误的。甚至,他还专门在村里设了粪管员和公共厕所。

  其实这两项用处不大,村里建的公共厕所粪便产量始终上不去。除了几个知青经常光顾外,罐子村其他社员几乎都是在自家厕所里“自产自销”。

  罐子村今年第一次种植稻米,根本没有专业的舂米工具。

  王连顺原本想趁着天好,早些把水稻收到场里。结果没等开始动镰刀,就被赵干事给阻止了。

  而且陪着一大群人吃吃喝喝的,他有些不自在。

  听到汇报声,很多人脸上都带着激动。

  据说按照营养学会制定的标准,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一天大致消耗3400卡路里,差不多需要2.4斤大米才能提供。

  如果动作生疏,稍不留神就会割到手指头,或者砍到小腿。

  其他知青看到这情况,心里很是羡慕。

  所以这516斤的产量在石圪节公社绝对算放卫星了。当然如果把水稻彻底晒干,肯定要损失不少斤两的。

  不过关于尿素的事情,王连顺等人自然不会提。

  对于村子里的孩子们来说,收完稻谷同样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儿,意味着他们可以下田挖泥鳅了。

  王满银原本以为几个工作人员不过做做样子,没曾想人家割起水稻来,丝毫不比村里劳力们差。

  第二天,全村的孩子们都出动了。

  这个时代杂交水稻尚未问世,即使南方的田地,一季亩产也不过在五百斤左右,北方平原地带则更低。

  半天时间,十几个碎娃便各自挖两斤多。等他们拿回村里后,立刻引起不小的轰动。

  有免费的劳力,不用白不用。

  早在十多天前,稻田里已经停止浇水。

  不过这难不倒他们,村里有的是石臼。所谓石臼,就是把石头做成碗状的凹槽,按个头分为大小两种。

  晚上更让刘向阳两人轮流巡逻,一刻没敢放松。

  黄土高原这边夏粮少,一般几天就完成。秋季交公粮才是大头,而且交的比较杂,糜子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花生等等。等再过些日子收了红薯,还要交红薯干。

  王满银在后世看过一篇文章,里边专门提到成人一天吃多少饭才能满足日常所需。

  刚割了不到两分钟,他就发出一声惨叫,随即捂着带血的手指头。

  王满银家两口人,能分二十斤。

  等得到正式通知后,赵建海连夜让人做了几幅标语展板,一大早立在稻田边沿。

  很快,有几辆自行车从石圪节公社方向远远驶来。从供销社开始出售自行车起,道路上骑车的人便逐渐多起来。

  不过这人挺能忍痛的,随便找了块布缠住手指,继续凑到几人跟前抢割稻子。

  瞧动作熟练程度,一看就知道是老把式。

  当然,这些和王满银没多大关系了。

  几个工作人员等着想要知道亩产结果呢。众人简单商量一下,便决定现场摔打稻穗扬场。

  “你说呢,”王满银好好地心情,顿时被破坏殆尽。

  断断续续,公社交粮时间能持续一个多月。

  收完玉米高粱,东山峁十几亩水稻终于熟了。

  “一号田516斤!”

  接着,百十号劳力重新开始忙乎。

  要知道,罐子村年年吃返销粮的。

  不过这机会也是人家自己挣来的。

  王连顺本来想让他也去大队部露露脸的,被王满银给拒绝掉。反正自己又不准备进步,何必凑这个热闹呢。

  水稻连晒十多天,早已经咬起来发干了。

  王满银同样不例外……尽管他很早就知道,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。但是最高的亩产数字,还是让人有些震撼。

  为了尽快出成果,赵建海特意喊来一队劳力们过来帮忙。

  无奈,王连顺只得停了一天。

  毕竟人人心里都明白,只有自留地里的收成,才算是自家的。

  害怕被鸟类啄食造成减产,这些日子王连顺天天派人守着。只要有鸟靠近,立刻就开始驱赶。

  收完水稻,接下来还要种麦,刨土豆红薯……

  说起来有点搞笑,这些稻田原本属于鱼塘的副产物。结果稀里糊涂的,投入越来越大,光种植时就用了几千斤新菌肥,而后其中几亩地又追撒一遍尿素。

  倒是刘向阳作为稻田管理员,也被请去当陪客。

  如果单纯吃米的话,一年需要近九百斤。就算南方最富裕的生产队,估计也没达到这个数量。

  什么“开山劈岭造良田,战天斗地夺高产”,“斗天地,改山河,闯新路,创高产”,“艰苦奋斗学大寨,东拉河畔造良田”。

  倒是赵干事站在田埂上很尴尬。随即,他冲旁边社员要了把镰刀,着急忙慌加入其中。赵建海来罐子村以后,平时基本在大队部办公,就算去田里也不过背着手巡逻,所以对于下地干活并不在行。

  下地前,郭朝旺特意交代众人,每亩水稻割完都要分开堆放,以便稍后准确称量出各块地具体亩产量,对新菌肥效果进行评估。

  不过有些孩子多的人家,能分一百多斤米。如果折合成红薯干,一斤换四斤,相当于硬生生多出一个人的口粮。

  他们心里很清楚,人家就是来看菌肥推广的。如果把功劳归在化肥上,罐子村这十几亩稻田就没那么抢眼了。

  别说,这人写标语很有一手。

  一百多号劳力齐齐出动,不过个把小时功夫,就把十几亩地全部收割完毕。

  没干过农活的人,根本不知道弯腰拿镰刀割庄稼有多危险。

  令王满银没想到的是,这些工作人员车后座上都绑着镰刀,似乎准备等下也下田割稻子。

  对方说公社对新菌肥推广样板田非常重视,收割时要来现场参观指导。

  对比效果非常明显,那些没有使用过尿素和新菌肥的,产量都在三百斤左右。

  “二号田478斤!”

  本来按照规定,在没交秋季公粮前,生产队是不能私下分粮食的。

  连村里的知青们也凑钱买了一辆,不过并不是新车,而是用配件自己组装的。

  对于这情况,王连顺当然举双手欢迎。

  不过这个时候,秋季交公粮也开始了。

  王连顺那边得了吩咐,立刻开始安排人手舂米。

  随着他融入到这方世界,心中看法也在不断改变着。

  要说今天最郁闷的,应该是一队长王满军。他这个人本身很喜欢出风头的,现在看着王连顺风风光光,心情和几个知青完全一样。

  吃过早饭,众人便站在村头等待。

  当然这次新菌肥试验成功,少安同样也得了好处。

  这数字绝对顶住天了!

  大米白面可是好粮食,做成驴毬吃着也香。

  现在买一辆完整的自行车要票,用零件组装却不需要。所以石圪节一些聪明人已经开始从供销社买零件了。

  如果今年二队能够分够三百六十斤的话,带上自留地收成,王满银和兰花一人差不多能有四百二三十斤口粮了。

  之前他们了解到,刘家湾用了氨水后,平均亩产才堪堪达到四百斤。

  之前罐子村分大米纯属特殊情况,现在其他粮食还是不能分的,除非公粮任务完成一半才可以开始。

  更重要是,为了二队的风光,他们一队还贡献了几十号劳力。

  如果做米饭的话,最多半个月就能吃光。

  原本水稻应该摊场晾晒收割的,只是罐子村没有那么大的地方。如果一场一场打,实在太慢了。

  为了防止稻米四散飞溅,王连顺特意让人从村里拿来二三十张高粱簿子立起来遮挡,地面则铺上一片芦苇席。

  现场摔打声一片,再加上水稻灰大,整个东山峁顿时烟尘滚滚……

  但……这是最理想的情况。

  不过前几天在饭桌上,王连顺已经特意征得公社工作人员的同意。每人先按10斤稻谷分,剩余留着交公粮。

  现在水稻已经收割完毕,只要这些孩子不毁坏田埂,王连顺便任由他们折腾。

  即使如此,也让在场众人欢呼不已。

  更神奇的是,组装好自行车后,按着购买自行车架的发票同样可以上牌照。

  如今站在田边放眼望去,黄澄澄沉甸甸的稻穗非常喜人。

  黄土地存不住水,所以现在田里土壤虽然有些潮湿,但穿着鞋子进地完全没事儿。

  早交了公粮早安稳,所以王连顺也没打算耽搁。他一边安排人继续忙乎秋收,一边开始派人交公粮。

  小石臼平时用来捣蒜汁用的,几乎可以说家家必备。还有些大石臼主要是捣辣椒面,现在用来舂米正好。

  非常富有时代气息,而且鼓舞人心。

  罐子村社员们的自留地里,除了粮食外,大部分人家还种有不少洋芋、南瓜和萝卜。因为这些蔬菜产量大。

  王满银已经决定,等村里自行车再多些,自己也可以组装一辆了。

  干活时,有个干部还特意拍着刘向阳的肩膀表示鼓励。嗯,上次也被对方拍过。

  十多亩稻田,如果由二队社员们收割带脱粒的话,最少需要几天忙乎。公社的工作人员自然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。

  除公社众人外,郭主任和少安也跟了过来。这是应有之意,毕竟新菌肥推广主要由供销社操作,他们自然想要知道最终的结果。

  早上得到消息时,他已经让村里杀了只羊,这会儿估计也炖的差不多了。中午吃炖羊肉大米饭,绝对美太太的。

 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。

  罐子村第一年种植水稻,田里淤泥只有四只厚,更底下则是坚硬的生黄土层。泥鳅大多待在淤泥层里,只要看到洞穴,挖起来很容易。

  毕竟不管咋地,二队社员们也忙乎大半年了,总要吃几顿大米才行。

  其实就算真有这么多,社员们也是吃不饱。现在饭食没有油水,人人都是大肚汉,一顿轻松能吃下二斤粮食。

  “三号田……”

  空间里如今堆有二三百斤稻谷,王满银一直发愁着呢。

  在社员们期盼中,二队终于开始分稻米了。

  所以粮食不够,只能瓜果替代。

  短短一天时间,十多亩稻田便被翻了个遍。

  忙乎完,王满囤便邀请公社众人去村里休息,中午顺便品尝一下罐子村新大米。

  单这一点,就值得王满银佩服。

  任何时代都有优点和缺点。它或许不够完美,但总有一些人为了理想而坚持。

  尤其南瓜,一个能十几斤,而且可以保存几个月时间。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,南瓜吃起来面甜面甜的,味道非常好。这些日子,王满银隔三差五总要蒸两个吃。

  分了稻米,自家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吃米饭了。所以稻米领回家,他抽空全部舂完,转头给老丈人家送了几斤。

  周围再围上一圈旗子,让整个东山峁气氛顿时变得不一样起来。

  最后还跟着一个照相师傅,据说特意从隔壁公社请来的。

  应该说,这次二队水稻大获丰收,最大受益者就是刘向阳。他的名字已经彻底被公社几人记在心里。

  话说从春天到现在,村里孩子们倒没怎么断过肉食,隔三差五总能吃点鱼肉的。虽然数量少得可怜,但比起以前好多了。

  之前怕毁掉庄稼,这些家伙只敢守着田埂捉。

  最后平均算下来,十多亩水稻平均亩产接近四百斤。

  王连顺看的目瞪口呆,忍不住拉了王满银一把,压低声音问:“满银,这人是赵干事吗?我莫不是花眼了。”

  不过对他来说,无所谓。

  经历过交夏粮的经历,这次他仍然派知青们出头,直接让刘向阳拉了一手扶拖拉机玉米。

  结果,自然顺顺利利验粮过关。

  第二天,交粮队伍变了,各生产队派的都是知青。

  一时间,整个粮站大院吵闹声不断……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bw123.com。书包网手机版:https://m.sbw123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